咨询热线:0379-63892047


科普讲座

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三级预防

  • 所属分类:
    科普讲座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3-08-02

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,属于中医“脉痹”、“脱疽”的范畴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,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在成倍的增多,22%——66.7%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肢体血管病变,是糖尿病患者致残、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,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,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。目前,中西医两种医学均强调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要性。以下从三个方面谈一下糖尿病足的三级预防。
  一、未病先防
  祖国医学自古就强调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预防为主的思想。因此,糖尿病足的预防,首先是预防糖尿病,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:
  1.饮食: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不合理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,特别是嗜甜食或长期食用精米、精面、高脂肪、高热量、高蛋白,不但容易引起肥胖而且是糖尿病公认的危险因素。因此,在日常膳食中除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比例外,应当限制总热量和脂肪,增加五谷杂粮和蔬菜的摄入,从而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。
  2.运动: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的一种基本方法,它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,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。英国研究发现,每天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,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8%,体重降低5%——7%。国内学者对530例糖耐量减低者进行的一项6年的前瞻性观察也得出相似的结论。
  3.精神心理因素: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之一,精神紧张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。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可使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,引起血糖升高。由于老年人容易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,精神与心理问题较多,这对于预防糖尿病是不利的。因此,老年人消除或减轻心理压力,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,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的意义。
  4.睡眠: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人群易患糖尿病。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,每天睡眠少于6个小时和大于8个小时人群比睡眠在6——8个小时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多1——3倍。原因是前者分泌的胰岛素较多,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。研究人员指出,当人体丧失对调节体内血糖的胰岛素反应能力时,血糖水平就会升高,进而引发糖尿病。
  5.肥胖:超重和肥胖(尤其是腹部肥胖)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,糖尿病发病危险可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。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,糖耐量减低,从而发生糖尿病。80%——90%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。而肥胖是一个可控制和可纠正的因素,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来改善。因此,控制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。
  目前,医学界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科学合理的饮食,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,控制体重,尽量减少精神压力和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  二、已病防变
  对高危人群应定期查空腹血糖或(和)餐后血糖,做到早期诊断,一旦发现糖尿病,早期治疗,主要是积极控制血糖,并针对糖尿病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,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。
  1.饮食: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,饮食疗法应作为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。饮食上忌食甜食,少食面食,多食五谷杂粮和蔬菜。严格按照糖尿病的饮食,对于控制血糖有积极的意义,从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。
  2.运动:对于血糖增高不明显的患者,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,配合适当的运动疗法,一般可较好的控制血糖,并对防止肥胖有积极的作用。
  3.精神:精神紧张可使血糖升高。因此,糖尿病病人应保持精神的舒畅,情绪的稳定,这对于控制血糖很有必要。
  4.药物: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基础。经饮食、运动等非药物控制不佳时,应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,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——7mmol/L,减轻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,从而有效的降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。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及脂蛋白的代谢异常,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、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减低。研究已证实,脂类代谢紊乱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。因此,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纠正脂类代谢紊乱。
  5.睡眠:糖尿病病人应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,保证睡眠的充足,对于晨起空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。
  6.一般的防护: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糖尿病病人应每天检查双足,保持足的清洁,鞋袜宽松、合适;加强劳动保护,养成良好的行走站立姿势,避免足部损伤;避免感染及受凉,防止冻伤;对于嵌甲、鸡眼与老茧、水疱、损伤及真菌感染妥善处理等。
  三、病后防残
 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下肢动脉病变,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,积极进行正确的专科治疗,采用中西医结合整体疗法综合治疗,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,防止病情加重,同时注意患肢的防护,以免造成截肢甚至并发心脑肾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,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。
  1.积极控制血糖:是防治糖尿病足最基础的措施。采用饮食疗法、运动疗法、精神疗法、药物疗法(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),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——7mmol/L,血糖不易降的过低,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。
  2.辨证论治内服中药:根据四诊合参,整体辨证,根据患肢局部情况,进行局部辨证,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内服中药,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整体优势,延缓病变进程,防止病情加重,以免发生肢体坏疽伤失肢体甚至生命,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。
  3.药物静脉注射疗法:这是治疗糖尿病足、防止其发生变证的重要疗法。应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物静脉点滴,配合溶栓、抗凝、促纤溶、扩张血管等药物,或者应用患肢动脉灌注疗法,积极抗菌药物应用,控制感染,可以较快的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,保全肢体。
  4.配合适当的外治疗法:外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,运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疗效显著。糖尿病足的早期配合适当的外治疗法,如药物熏洗疗法,足部按摩疗法等,可以改善患肢的症状。运用药物熏洗时应避免烫洗,以免增加组织的代谢,引起肢体坏疽。
  5.如肢体发生溃疡坏死,除积极控制血糖及抗感染外,还要配以无菌换药,根据疮面的情况选用药物,如感染渗液明显,可用庆大盐水纱布,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,以防治感染;感染控制后,疮面坏死组织较多者,可选用大黄油纱,以祛除腐烂组织;感染控制后,血液循环改善,疮面肉芽新鲜,可选用生肌玉红油纱,以促进肉芽生长,加速疮面愈合。
  6.手术治疗: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早期,可积极进行下肢动脉重建手术,如动脉内膜剥脱术、血管搭桥术、动脉切开取栓术、动脉置管溶栓术、干细胞移植,或并发肢体坏疽时可以腔内介入治疗,以改善下肢供血状况,可明显降低截肢率或降低截肢平面。肢体发生坏疽感染时,应积极控制感染,待血液循环改善,坏疽感染控制,形成明显界限时,可行蚕食法坏死组织切除术或趾部分切除术,以保存肢体。但是在血管病变晚期或血管重建手术失败后,为了挽救生命仍需进行高位截肢。
  7.糖尿病并发肢体血管疾病后,要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护肢体的重要性,避免一切损伤性治疗,如针灸、理疗、拔罐、烤电、乱用刺激性膏药。患肢保暖但忌用热水袋,避免外伤,穿宽松舒适的鞋袜等一系列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。同时还要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戒烟等。
  8.本病所造成的缺血性疼痛是长期的,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减退并影响睡眠,情绪抑郁沮伤或易怒,尤其是截肢致残对患者造成的极大心理冲击。因此,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,尤其是截肢术前及术后,可以减轻或消除术后幻肢痛或残肢痛的发生,重新认识自我价值,提高生命质量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zyxgw.com/44870/231.html

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共有医护人员共26人,医师13人,护士13人,其中高级职称4人,中级职称13人,拥有中医专业高级职称1名,中级职称1名,硕士生导师1人,硕士8人,开放病床45张,复合手术室1间,能为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提供“一站式”诊疗服务和诊疗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