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病友及同仁们:
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血管外科的学习园地。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,血管瘤是高发性的疾病,血管瘤可以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。新生儿在国外报道:发病率达到了5%~10%,在国内的报道是3.7%,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发生于体表的血管瘤。该病会带来什么危害,有什么治疗方法?希望本期线上李文明主治医师的科普讲座能给您带来一些收获~期待大家多多关注!
201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院7年制本硕连读班,毕业后就职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,从事血管外科专业至今。曾多次参加上海九院、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的培训班,并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进修学习。
对主动脉夹层、主动脉瘤、血管瘤、血管畸形、下肢静脉曲张、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外科疾病及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目前任职:河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青委会:委员。
最新的分类方法,分为:血管瘤和血管畸形。
血管瘤:主要通过内皮细胞增殖及大量新生血管增生为基础的血管源性肿瘤,有肿瘤倾向(即过去的毛细血管瘤)。
血管畸形:胚胎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所致的结构异常。
从外部形态讲,把血管瘤分为:草莓状血管瘤、蔓状血管瘤、海绵状血管瘤。
1. 增殖期:40%出生时发现,其余在1个月内发现,初为小红点,迅速增大,多在6~8个月,有些可达1岁。
2. 稳定期:多在1岁左右,瘤体生长停滞。
3. 消褪期:第1年末或第2年初开始,瘤体失去光泽,变浅,变暗(自中心部位开始),体积缩小。5岁前有50~60%完全退化,7岁时达70%,9岁时有90%。退化后有10~20病例有不同程度皮肤损害。
其中对于小的新生儿血管瘤和婴幼儿血管瘤,自然消褪的几率能达到30%—50%,对于大的增殖速度比较快的,如果没有人工干预治疗的自然消褪的几率很低。
从外观上可以明确诊断,对于表浅的可以通过外观的观察,对范围、大小、质地可以进行诊断。但对于较深的皮下的肌肉层,伴发有间断的疼痛的胀痛感,需要通过磁共振和彩超检查,磁共振检查可以观察瘤体和周围组织的关系,彩超可以分辨是高流量还是低流量的血管瘤。
位于浅表的身体暴露部位的是影响美观,对于深部是局部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,对于伴发周围有重要血管神经的症状比较明显,远区并发症是溃疡、感染、出血、梗阻。
血管瘤的发病是没有办法预防的,是胚胎过程中的异常发育,与父母本身没有关系,通过诊断之后,采取个体化的治疗。
不同种类的血管瘤的治疗,对于表浅的没有波及皮下的范围较小的可以采用:外用药物、激光;
对于波及皮下组织,范围较为固定,边界较为清晰的采用:硬化剂治疗,1.自身代谢产物,尿素,激素;2.植物提取药:聚桂醇、聚多卡醇;3.化疗药物:平阳霉素,博来霉素。
对于1岁以内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多发的范围比较广的采用口服心得安治疗,疗效确切。位置表较深,边界比较清晰地可以采取外科手术治疗,对于较为复杂的可以加用腔内介入治疗,在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组织同时消除瘤体,但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。
目前任职:洛阳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;中国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委员会副主委;河南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河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;河南省血管介入学会常务委员;河南省颈动脉外科学会常务委员;国际静脉联盟委员会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;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;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会静脉组委员;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分会委员;外周血管组副组长;河南省医药学会周围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;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学专家委员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;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;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。